放牧旧时光
2023年12月18日,尼玛县俄久乡马迁村的草地上,丹增正专注地照看着羊群。那片土地是她成长的家园,羌塘草原辽阔无垠,羊群散布其间,宛如飘浮的云彩。身为家中的长女,她肩负着主要的劳动任务,多数时间都在家乡放牧。尽管日复一日的牧羊生活颇为辛劳,但这里充满了她童年的记忆,环境对她而言无比亲切。
生态大搬迁
2022年8月,丹增一家搬至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,那里距离拉萨更近,生活更为方便。丹增心里更喜欢新家,然而现实却让她无法彻底告别老家的羊群。于是,她开始在两地间来回奔波,这种生活模式也成为了许多新一代高原牧民的新常态。
赛马新相聚
2024年1月24日,丹增历经八百余公里,从故乡来到了新居,为的是参加那盛大的赛马活动。一大早,她便身着传统的藏服,略施粉黛,戴上了一整套红珊瑚饰品,融入了村民们观赏赛马的行列。在藏北这片辽阔而人烟稀少的地方,年轻人通过赛马会相识相爱,这已成为千年的传统。而森布日首次举办赛马活动,预示着移民们的生活重心正逐步向新家倾斜。
生活新变化
达吉次仁主任提到,藏北的年轻人踏入森布日世界后,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广阔,对幸福的认识与追求也有了提升。然而,像丹增这样的年轻人,由于收入主要依靠畜牧业,且无法将牲畜迁移至新地,不得不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。目前,森布日定居的3.2万移民中,大约有7000人还需频繁返回故乡放牧。不过,这一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。
合作新契机
羌塘草原的牧业合作社让村民们自愿将人力、草场和牲畜整合起来,共同规划生产。过去,十户人家养三千只羊需要十个劳动力,现在合作后只需三个。不论是否参与放牧,大家都能从中受益。若丹增家加入合作社,她就能在家附近找到工作。但一开始,因为母亲嘎宗不舍得羊,所以她选择了独自经营。
产业新未来
陆珂书记说,这里建了矮化苹果园和现代化的牧场,还打算开展旅游业和港口工业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搬来的牧民在新的家能找到工作,真正实现“能搬进来,能住下来,能富起来”。丹增和其他年轻人前景光明,我相信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。
如今,像丹增这样的年轻人,如何才能更好地兼顾在老家的放牧生活与在新家的日常生活?欢迎各位留言交流,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!
发表评论